close
完蛋了,打字打的覺得很順,
結果一想到要用手寫,有點後悔。

--


何處是我家

這部電影提出了幾個大方向的問題。
文化的衝擊、歸屬與認同、情慾的糾葛;
而這些種種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這個大時代,
猶太人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是如何反抗當下的政權,
如何抵抗即將走向滅亡的命運,所以男主角-韋特逃
到非洲,這是屬於他的選擇,他並不想要就這樣被命
運所牽連,而後,在他病癒之後,他把自己想披上的
黑袍給了歐瓦,他或許已經有著想要在這裡深耕,可
能沒辦法回去自己原來的家的想法吧。

而在他的妻子來到非洲這個地方時,妻子-葉緹也或
許是不一樣的一個想法,她認為這裡是一個暫時的地
方,一個短暫休息的地方罷了,所以她把該買實用東
西的錢拿去買或許根本用不到的晚禮服上,尤其有一
幕,在她吩咐僕人不要把瓷器拿出來的那一幕,就已
經知道她認為根本不會待多久的想法。

或許,女兒-小蕾是這部戲裡頭最是融入兩邊文化甚
至是三邊文化的一個人吧,在德國、非洲、英國這三
個文化衝擊下,她或許是最能夠認同每一個不同文化
產生的人種吧。

而事件的轉折點就在戰火也蔓延到非洲大陸之後,他
們也被當作戰俘囚禁起來,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葉緹
才發覺到,所有她在德國學到的、擁有的,比如教養
、禮節,在這個地方都是沒用的、虛幻不實的,似乎
只有思考著該怎樣生存下來,這個人類最基本的才是
最實際的生命課題,就在這個事件之後,她也開始用
不同眼光來看這塊黑暗大陸,也因為她是個聰明的女
人,她知道如何生存下來,而且生存地很好,就在這
之後,就可以發覺跟之前剛來這個地方的不同之處,
一種對這塊土地產生認同的歸屬感。

在葉緹終於把對德國的歸屬感轉移到非洲時,就在葉
緹可能認為韋特也是這麼認為時,韋特似乎不是,韋
特的歸屬感似乎還是擺在遙遠的德國,他對德國還是
有很深的使命,他認為可以憑著自己的雙手改變德國
,也或許是這樣一個政治判斷,讓這個家產生一個明
顯的衝擊,或許當時也差點分裂掉,當然最後還是經
過種種的溝通跟事件的發生,使得這個"家"還是回到
了德國,尋找歸屬感。

而女兒小蕾,在很重要的人格養成的這個階段,她是
在非洲度過的,在她回到德國之後,是否能夠對這個
對他來說似乎是陌生的地方,產生一種家的感覺呢?
我想這又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吧。

最後面的一段,火車駛離黑暗大陸時,葉緹跟外面的
一位非洲老婦人對談,攝影鏡頭特別帶到雙方手的糾
葛,對於葉緹來說,她應該是真的有「Nowhere」的
這種感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165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